靠吃就能補?你從食物中能攝取到的保健成分有多少?

現代人生活忙碌,三餐外食、蔬果攝取不足,加上熬夜、壓力大,很多人開始關心營養補充。但也有人心裡會想:「不就是多吃點菜、多喝點湯?真的需要額外吃保健品嗎?」
答案是:營養當然首重飲食,但有些成分,從食物中真的很難補足。本篇就來幫你釐清:哪些營養素靠飲食就夠?哪些建議額外補充?
一些營養成分,光靠食物補…真的不容易!

 

以下列出幾種日常常見保健成分與其實際攝取難度:

❶ 膠原蛋白

  • 食物來源:豬腳、雞皮、魚皮、雞湯等含膠食物
  • 攝取難點:膠原蛋白分子大,吸收率不高,且多數人擔心油膩、膽固醇
  • 實際補充建議:改選小分子的膠原蛋白胜肽,較易吸收、熱量低、更有感

❷ 益生菌

  • 食物來源:優格、味噌、發酵泡菜、納豆
  • 攝取難點:市售產品含菌量不一定高,且容易因保存或胃酸環境喪失活性
  • 實際補充建議:選擇標示有效活菌數的益生菌產品,每日攝取建議達10億CFU

❸ 魚油(Omega-3)

  • 食物來源:鮭魚、鯖魚、秋刀魚、亞麻仁油、核桃
  • 攝取難點:得天天吃夠量深海魚,且避免重金屬風險
  • 實際補充建議:選擇有IFOS檢驗、DHA+EPA總量標示的魚油

❹ B群(維生素B群)

  • 食物來源:全穀類、堅果、內臟、深綠蔬菜
  • 攝取難點:熱炒、加工易破壞B群,壓力與熬夜也會大量消耗
  • 實際補充建議:每天適量補充綜合B群,有助精神、代謝、減少疲勞感

哪些營養素靠吃就「比較足夠」?

不是所有營養都需要額外補充,以下是從飲食比較容易攝取充足的成分:

營養素 食物來源 備註
維生素C 芭樂、奇異果、甜椒 容易從水果中攝取,但易被高溫破壞
鈣質 牛奶、小魚乾、芝麻 若飲食中有乳製品,攝取較無虞
紅肉、豬肝、深綠蔬菜 女性經期族群仍需留意是否足夠
鈉/鉀 天然蔬果、豆類、肉類 大多飲食會攝取到,重在比例平衡

 

總結一下:不是不能靠吃,而是要吃得夠+吸收得好

  • 日常飲食是基礎,但因生活型態、食物加工、年齡吸收力變差等因素,有些營養真的需要靠補充品來幫一把
  • 建議選擇有明確成分、劑量、來源標示的保健品,避免盲目吃「一堆看不懂的配方」

營養是每天的選擇,吃得對,就能讓保健事半功倍!